鐵尺最早可能源於中國,最初可能是一種扁平的鐵製器具,後來演變為圓柱狀或帶有稜角的形狀。 鐵尺的形狀與叉钂類兵器相似,但整體重量較輕,握把處有護手,通常呈「卍」字形,在臺灣俗稱為「太子手」。
大約在16世紀末,鐵尺傳入琉球,並被當地稱為「釵」或「十手」。 琉球的鐵尺在使用上有所變化,除了作為武器,也用於農耕,如量度農作物或作為犁。 之後,鐵尺傳入日本,並在日本武術中發展出不同的用法和流派,被稱為「十手」。
在中國,鐵尺也曾作為一種短兵器使用,尤其在粵、湘一帶較為流行。 鐵尺的靈活之處在於,可以通過手腕的翻轉,達到「攻中有防,防中有攻」的效果,既可以用於攻擊,也可以用於格擋。
總長:51.5cm
刃長:30.2cm
刃厚:9mm
刃型:圓柱劍刃型
鋼材:314不鏽鋼
柄長:21.3cm
柄材:一體式(綁竹編)
重量:412g
產地:中國